血流的都多了,可還在流,一次次事故重創(chuàng)我們心靈的傷口。朋友,你一定熟知這樣的一幕:一條寬闊的馬路,車水馬龍,往前走上200米左右就有一座過街天橋,可就有人翻越欄桿橫穿馬路,日子久了,連欄桿也被扒了個開口,一個,兩個、三個行人過去了,就連老頭老太太領著孩子也堂而皇之的過去了,于是有一天,伴隨著一聲刺耳的剎車聲,一對情侶倒在了血泊中……面對這樣的一幕,所有的人都會遺憾地說:他們,還是那么的年輕!是啊,他們是那么的年輕,可是你是否想過是你?是我?還是他不知道橫穿馬路是違章的么?還是我們的生命就如此的輕???我們什么都知道,但依舊去做了,只因為我們的僥幸,我們僥幸到把違章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
煤礦生產,安全為天,大到礦區(qū),小到班組每次作業(yè)前的首要事情便是開班前例會,安全生產日復一日的重復,杜絕三違一遍又一遍的強調但總也避免不了事故的屢屢發(fā)生,傷透了心人的心,淚水模糊了親人的眼。去年,也是這樣的天,也是在安全生產月,我們礦的一位老工人卻離去了,留下了他年邁的父母,即將婚齡的兒子,正在讀大學的女兒和五十多歲的老伴,這里我不想對死者作過多的評論和無謂的指責,但他的違章是顯而易見的,只是令我們痛心的是:一個老工人他怎么就能夠,能夠無視安全規(guī)章?!只要他在堅持上個把月那么他就可以光榮退休了,那么它的歷史就可以重新改寫,但所有的假設于他而言都已經毫無意義。作為一名銅煤的子弟,這里我想說說我的父親,父親現(xiàn)在已是年過花甲,退休在家,父親十七歲招工下井退休時五十八歲,在我們銅煤,從東區(qū)的東坡礦到北區(qū)的焦坪礦和我們陳家山礦從事井下工作四十余年,干過綜采、掘進、機電……用父親的話說他連手指頭都沒碰破過更別說工傷。常掛在父親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工作習慣比什么都重要。我們習慣于用反面事例來說服比別人,所以在你的眼中我的父親也許是平庸的,平庸到他生平沒有過一次違章,所以連一次向別人夸口的機會都沒有。但在我的眼中父親本身就是一個英雄,一個安全生產的楷模、一個典范,是我們家的擎天柱,是銅煤企業(yè)最穩(wěn)當?shù)幕弧?/p>
然而面對違章總有人說“藝高人膽大嘛,沒事”,于是把違章養(yǎng)成了習慣。而壞習慣就像一種慢性病,如不及時防治便后患無窮。有些不應該的動作或行為潛藏著巨大的危險,也許起初你還對其尚有一份警覺,但隨著重復次數(shù)的增多,你的潛意識里就把不應該當成了應該,把危險當成了安全,你養(yǎng)成了不講安全的壞習慣,你習慣于不戴安全帽、習慣于扒煤車、習慣于隨地就手的扔自救器……總之,是你習慣了違章。不要總抱有僥幸的心理,不要覺得你比別人的本事大,別人眼里的危險事對你而言如履平地??傆幸惶爝`章它會同我們算總賬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養(yǎng)成一個不違章的好習慣。朋友,讓好習慣伴隨我們鮮活的生命;讓安全的警鐘在我們心中長鳴;愿安全的警笛不再劃破礦區(qū)寧靜的天空!
編輯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