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石凹礦積極通過推廣應用“前十棚聯鎖”裝置和加打撐木新型支護形式、改進支護材料制作工藝,使掘進整體支護質量和企業(yè)經濟效益得到了雙提升。
該礦在多次組織技術人員外出取經、博采眾家所長之后,先后對巷道掘進原支護形式進行了改進,首次采用“前十棚聯鎖”裝置替代原前探支架臨時支護,變原棚腿間用拉桿固定連接為加打撐木的方式,“前十棚聯鎖”裝置不僅使掘進工作面十架棚聯成整體,使前探臨時支護、棚梁防倒一體化,大大提高了整體支護質量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有效保證了安全生產,同時該裝置可把最后邊卸下,支在迎頭前后交替循環(huán)使用,大大減少了工序,提高了工效;而以前棚腿之間用拉桿固定連接,每架棚要使用6根拉桿,井下潮濕拉桿螺絲易生銹,給后期回收工字鋼增添了諸多阻力,現在改用撐木替代,并在棚腿兩側分別焊接兩小截Φ14mm園鋼防止撐木下滑,既減少了拉桿的投入,每年可為企業(yè)直接節(jié)約10萬元左右的支護材料損耗,亦可為后期工字鋼順利回收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該礦還在對標學習兄弟單位掘進巷道新型支護方式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對掘進巷道原工字鋼棚制作工藝一并作了改進,將以前工字鋼棚腿頂部兩塊50mm寬的槽鋼改為四根Φ14mm的園鋼,并經在小范圍區(qū)域試驗效果相當明顯后,遂在全礦范圍內進行全面推廣應用。據全程參與并具體負責實施此項工藝改造的該礦生產科副科長趙科委介紹,應用新型制作工藝既能降低材料損耗,也便于采區(qū)后期對工字鋼的回收,并初步測算僅此一項,每年即可為企業(yè)直接節(jié)約近5萬元的材料費用,而改進后可提高工字鋼的回收利用率最少在20%以上,間接節(jié)約的材料損耗保守估計每年最少在200萬元以上。
編輯:郝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