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從哪年開始,每年到了農(nóng)歷六月十九的前幾天,村子里的幾個活躍人物就張羅搭臺子,要給觀音菩薩爺唱戲,于是就成立了臨時籌備組,先挨家挨戶收錢,每戶一百元,如果家里有在外捉事的(指在外工作吃公家飯的)就收三百元,都是全村的熱鬧事,誰家也不在乎這點錢,因而收錢幾乎很順利,錢收上來后,下來分頭聯(lián)系唱戲的、演歌舞的、念經(jīng)的、買花炮的等,各司其職,分頭行動。
農(nóng)歷十八下午,唱戲的棚子、演歌舞的臺子都要搭好,其他工作也要到位。晚上天還沒黑,時尚、勁爆的歌舞就在旖旎的燈光下開演了,吸引了大人娃娃駐足觀看;念經(jīng)的老太太們避開歌舞的“噪音”,在村子中間找出一片空地,點蠟上香,席地而坐,虔誠念經(jīng)(其實是在唱),有領(lǐng)唱有合唱,旁邊有二胡、笛子伴奏,經(jīng)曲舒緩、自然、悅耳,村里上了年紀的女人們就站在周圍傾聽。到了半夜時分,開始放炮放花,“嘭”的一聲巨響之后,空中升起一團火球,然后像流星雨那樣向四周散落出五彩繽紛的火花,把村子的夜空裝扮成一個火樹銀花的世界。
農(nóng)歷十九這天,家家戶戶都要來親戚,主人準備好飯菜酒肉熱情招待自不用多說,秦腔自樂班也在大棚下面啼啼哐哐開始了,小孩追逐著,大人談笑著,整個村子好不熱鬧。
聽父親說,過去村子城外有一個觀世音菩薩廟,文革期間“破四舊”時,村上有人把觀世音菩薩塑像搬倒了,后來也把廟也拆了。有沒有觀世音菩薩對農(nóng)民無所謂,農(nóng)民該干啥還干啥,菩薩爺也保佑不了風(fēng)調(diào)雨順,更不能給農(nóng)民一口糧食,農(nóng)歷六月十九日是觀世音菩薩成道日,所以村子里這一天與平常沒有兩樣?,F(xiàn)在農(nóng)民生活好多了,很多家庭都買了小車,加之農(nóng)業(yè)機械化的飛速發(fā)展,農(nóng)民做莊稼輕松多了,閑時間也就多了,就找個“由頭”,熱鬧一下。農(nóng)歷六月十九日剛好是關(guān)中一帶“看忙罷”的時機,這樣一來,利用這個日子,親戚都過來走動一下,一舉多得。時間一長,村里的古會就這樣固定了下來。據(jù)說,周圍的郭村、馬嵬、南留、桑園等村也在這一天過會。
因我家就在村子丁字路口,門前直對大路,今年唱戲的大棚就搭在我家門前,這里有一個插曲,常年在村子收破爛的一個人路過我家門口,看到了棚子,驚慌失措,小聲問村里的人:“喔老漢(指我父親)前幾天還好好的,咋說不行就不行了”?農(nóng)村人死后,在家祭祀時間長,一般都要搭棚,方便過事。村里人說:“喔是給明天唱戲搭的棚子”。第二天,四姑來我家,遠遠就望見門前的棚子,也很吃驚,“莫非老哥昨晚走了”?等進屋后,才知道虛驚一場。
前幾日回了一趟老家,父親提到了前不久村里過會的情景,說棚子搭在咱家門口,他給了唱戲的三百元煙錢,談到棚子引起誤會時,笑著說“我看我還能多活兩年,明年過會,我再多給幾個”。
(作者系銅川市能源局副局長,原銅川礦務(wù)局三里洞煤礦干部)